張家界民俗風(fēng)情

天國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17:48 來源:durdah.com 編輯:金克劍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       【天國】
  距張家界市西10公里處,有座海拔1164.7米的孤山,四周懸崖峭壁,山頂平曠遼闊,東西最長約20公里,南北最寬約2公里,版圖面積2.84萬畝,就是這座山,早在4300年前的上古時期,一個名叫歡兜的逐臣流放至此,并創(chuàng)立原始共產(chǎn)主義的“天國”,從此,自唐開始,中國史界圍繞這個人物和這座山展開了一場曠時千余年的筆墨官司,以至成了中華上古第一公案。
  這座山,就叫崇山。 
       一、中華上古第一公案
  歷史上溯到4300年前的黃河中下游平原,為爭奪食物而爆發(fā)的部族之戰(zhàn)將部族聯(lián)盟瓦解并分裂為六大族系。從此,掠奪性的生存斗爭曠日持久地在這六大族系之間展開。勝利者占據(jù)大片肥沃的平原,失敗者被迫向淫熱的南方和寒冷的北方地帶遷徙,或者退回西部高原或東邊沿海鹽鹵之地。
  起源于中原地帶的歡兜部族為了尋找適合生存和發(fā)展的土地,曾多次舉族進行遷徙、征戰(zhàn)。后來在河南靈寶一帶建立了部族國家,并參加堯部落聯(lián)盟。堯帝初封他為司徒,其時唐堯有八伯,載于史冊的只有歡兜、共工、放齊、鯀四人,職位比舜還高,屬當(dāng)時“政治局常委”。一次,堯征求歡兜等重臣的意見,推薦可做接班人的人選。心胸坦蕩、剛直不阿的歡兜一口回道:“都!共工方鳩孱功。”意為:哦!唯有共工可以,因為他在團結(jié)民眾方面已經(jīng)取得一定效果。
  這一提議遭到了堯的反對,并因此種下了禍根。舜等人則誣蔑歡兜包庇共工,“掩義隱賊,好行兇德”,與目無帝王、分庭抗禮的三苗和治水不力的鯀等罪臣勾結(jié),圖謀不軌,是十惡不赦的“四人幫”。其實,深層的原因一是堯?qū)g兜族及幾位大臣勢力的崛起心存不滿,必欲除之而后安;二是面善心毒的舜以所謂“孝子”的形象騙取堯的信任,將兩個女兒許配給舜。(見)《俎豆集》)既然幾個重臣反對舜接班,舜就搶班奪權(quán),借口堯晚年德衰,上演了一場欺世盜名的把戲,先是要堯立兒子丹朱為帝,堯以丹朱“不肖”而否定,意在讓舜接班,但舜知道自己的才德不足以服天下,就假作推讓,史稱“堯舜禪讓”,是為天下歌之頌之的大美之德。舜賺得此名聲后,進而將堯“囚禁”,做出逼其擁立丹朱的架勢,復(fù)遭堯拒絕。于是,舜只好以丹朱“不肖”而復(fù)奪其位,如此一反一復(fù),終于完成了篡奪帝位的計劃。(上述史料均源于張家界市文史第九輯《歡兜與崇山》)
  但是,舜之所為,令歡兜、丹朱、三苗等首領(lǐng)不服,便聯(lián)合起來反對舜。于是舜挾天子以令諸侯,接連發(fā)動了“堯伐丹水” “堯伐歡兜”之戰(zhàn)。三苗、歡兜兵敗被捕。舜又抓住鯀治水不力,以為除掉“四人幫”時機已到,于是“歸言于帝(堯),請流共工于幽陵,以變北狄;放歡兜于崇山,以變南蠻;遷三畝于三危,以變北狄;殛鯀于羽山,以變東夷。四罪而天下咸服”(司馬遷《史記》)。這就是“舜放歡兜于崇山”的來歷。
 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界大清洗,社會大動蕩,民族大遷徙。把罪犯流放到炎熱,酷寒,環(huán)境險惡的邊地以磨其斗志,傷其元氣,餓其肚腹,損其肉體,達到滅其生命的目的,這種政治手段似乎在全世界都很盛行。
  自古到今,曾有多少不同政見者、社會精英、反骨文人、英雄豪杰、敗將罪臣等被貶謫流放。
  人類歷史上四大戰(zhàn)敗部族同時出發(fā),實行生存大轉(zhuǎn)移,堪稱世界民族遷徙史上最偉大的奇觀。
三、 大遷徙
  歡兜部族分東西兩路同時起步向南。西路一支隨三苗甘肅三危始,經(jīng)四川入貴州,出云南,然后穿緬甸、達泰國止。東部為歡兜主體,早期遷徙,始自陜西華縣,一路經(jīng)陜西洛南、河南靈寶、山西曲沃、河南陽原、山東鉅野、河南陽城(亦有崇山),抵河南丹水止。流放遷徙自丹水始,跨長江、入庭、逆澧水湘西張家界之崇山止。而最大的一次遷徙為歡兜后裔,自崇山進廣西,至越南止。一部到達海南島,一部繼續(xù)漂海北上達于日本止。整個流徙曠時達數(shù)百年乃至千年之久。
  關(guān)于歡兜部族大遷徙,從苗族史詩《鵂巴鵂瑪》中可以看到一個側(cè)面。史詩長達5000余行,其主體部分記述了七次大遷徙的全過程。
  但是,舜帝發(fā)配的“崇山”究竟在哪里?他們不知道。一路上,他們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,并不斷遭到堯舜軍隊的追殺。歡兜部落幾度陷入滅頂之災(zāi)?!渡癞惤?jīng)·南荒經(jīng)》這樣描寫歡兜:“為人兇狠,不畏風(fēng)雨禽獸,犯死乃休耳。”在面臨滅種的危機中,本性強悍的歡兜毅然率部族勇敢前進:
   他們“從澧州澧峴上來,從桃花溪桃花溝上來,從桃花園桃花上來……穿過抬頭望不見天的茫茫森林,沖過七拐八彎的激流險灘”,終于找到了那個令人恐怖令人神往的“崇山”!
   這就是創(chuàng)立了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三大集團之一的苗蠻集團的大本營崇山。
   崇山,苗語叫高戒霸湊,傳說是龍和麒麟的故鄉(xiāng)。史詩中這樣描寫當(dāng)時的崇山:“泉水潺潺,綠樹茵茵;伸手可以撓月,張嘴可以咬星;驢馬自由奔跑,男女歌舞不停。”他們在這里建設(shè)了部族有史以來的第二個樂園。此時,禹伐三苗,鯀妻土敬率部抵抗,兵敗后,攜子炎融上崇山投奔歡兜,歡兜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。為了創(chuàng)立一種宗教以統(tǒng)治部族,苗人歹勸榜壟開始創(chuàng)造鬼教。從此苗蠻集團進入了巫咸、鬼主統(tǒng)治的農(nóng)村公社制。(見《吉首大學(xué)學(xué)報·湘西苗族》民族問題專利)或者說:崇山成了沅澧流域巫儺文化的發(fā)祥地?!短煜驴?middot;湖廣》曰:“按湘楚之俗尚鬼,自古為然。”《書·呂刑》則記:“昔三苗昏亂,相當(dāng)聽天神。”《慈利縣志》云:大庸所崇山外屏,少見天日,又性忍,刺膚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,甚可笑也。”《隆慶岳州府志》亦載:沅澧流域,其俗信鬼而好祀,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。上述記載,是對崇山天國創(chuàng)立巫儺鬼教的一種佐證。
  據(jù)史詩稱,歡兜部族在崇山創(chuàng)建了平等、自由、幸福、美好的原始共主義“天國”后,曾多次舉行空前盛大的鼓社鼓會,他們“齊了七個簸箕大的銅鼓,齊了七面簸箕大的銅鑼……”炮聲響出三天路遠,鼓聲響出三天路長,笙歌震蕩三山五岳,九天九夜歡樂無疆……”
  這種“天國”日子大約延續(xù)了半個多世紀,澧水文化就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進一步開發(fā)。從此,崇山成了長江以南各少數(shù)民族的圣山、祖山。舜帝對崇山天國的崛起十分恐慌,曾先后派大軍征剿,歡兜率部族進行前所未有的抵抗。史詩寫道:
  埋葬了已故的父老兄弟,清理了被毀壞的家園……,他們乘夜從崇山出發(fā),“騎驢騎馬下山,飄云飄霧下山……山雞未叫下坡,太陽未出上灘……長長的隊伍長長的路,緊緊扭成繩纜一般。……女的拖兒帶女上來,男的卷被卷席上來,千眾相跟相隨,萬眾相扯相拉……”
  這是一幅何等悲壯的大遷徙圖!歡兜后裔這次大遷徙,一部在瀘溪、辰河、武水一帶落腳;一部進入貴州,還有若干部族按各支系分成若干個集團分別進入緬、泰各國;一部自廣西進入越南境,一部在海南島登陸,另一部則漂洋過海,北上日本。有的甚至一家族中的幾兄弟各鋸一截鹿角或牛角灑淚分手,并約定子孫憑一截牛角一截鹿角在崇山相聚尋根問祖,于是,崇山成了苗蠻集團各民族的祖山;歡兜成了南蠻各少數(shù)民族的共同祖先。
  此后的歲月,常常有一些陌生人(包括海外僑胞,乃至日本人),不惜翻山越嶺,漂洋過海,萬里迢迢,尋找“崇山天國”的方位下落。他們是尋根問祖朝圣來的。歡兜墓前,香火與炮竹不斷,冥紙的青煙,與膜拜者裊裊共舞。清代土家詩人田榮超悲而作詩曰:
  崇山山上古歡兜,流放于今四千秋。
  天陰雨濕山鬼哭,猶見虞朝土一丘。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(zé)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復(fù)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