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

微涼的畫卷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29:12 來源:durdah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 張愛玲大陸版的《異鄉(xiāng)記》,終于在2010年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了。我用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,一氣將其讀完??偟母杏X:這是一部唯美的作品。當然,這種“美”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。
正如《異鄉(xiāng)記》的腰封上所言,“這是張愛玲自傳性的散文”,披露“從上海到溫州,深情遠奔的情感紀行”。盡管作者化名“沈太太”(以第一人稱記敘),我們卻只能作散文讀,否則將無法解釋。
作者是按照行止,一步步寫來的,全書由一個個的片段構成,但自“我”一線貫之。最重要的是,作者的敘寫,是那樣的舒緩自如、從容不迫,一個個的人物,一層層的情景,逐次展現(xiàn)在讀者的面前,似是徐徐打開的一幅卷軸畫。諸如,嘈雜的火車站,鄉(xiāng)下人磨米粉、做年糕的情景,街道邊各式的店鋪,鄉(xiāng)人殺年豬的情景,鄉(xiāng)村婚禮的場面、江南社戲,以及山行路上的見聞等。每一種情景,都是一幅畫,給人一種極強的畫面美。放在鄉(xiāng)村闊達的背景下,那每一幅畫面,素描勾勒,都仿佛恬靜、明亮的天空中,曳下的縷縷青煙,靈動而曼妙。這在客觀上,也反映了鄉(xiāng)村底層人民的生活。
如果說,《異鄉(xiāng)記》真的是張愛玲南尋胡蘭成的一次“情感紀行”,那就注定了這是一次“傷心之旅”(因為張愛玲正是南下與胡蘭成斷交的)。所以,作品仍是體現(xiàn)著張愛玲一貫的“蒼涼”,只是不那么“透骨”,是一種“微涼”。例如,她寫田野的景象:“黃的墳山,黃綠的田野,望不見天,只看見那遙遠的明亮的地面,矗立著。它也嫌自己太大太單調,隨著火車的進行,它劇烈地抽搐著,收縮,收縮,收縮,但還是綿延不絕?!睙o論是選擇的描寫意象,還是用詞,都給人一種蒼涼感。她寫太陽:“太陽曬過來,仿佛是熟門熟路來慣了。太陽像一條黃。太陽在這兒老了。”火辣辣的太陽,在她的筆下,竟是衰老的情態(tài)。蓋因心境所致。蒼涼至至美,便是一種極致。
這部描寫鄉(xiāng)村生活的作品,作者用筆簡約,甚至有些蕭疏,但讀來卻婉約多致。給人以“浮世繪”式的寧靜、樸拙之美。她寫一個小縣城:“這小城,沉浸在那黃色的陽光里,孜孜地‘居家過日子’,連政府到了這地方都只夠忙著致力于‘過日子’,仿佛第一要緊是支撐著一份門戶?!闭媸菍庫o極了,寧靜中便有了一種煦暖的美感。一位老人,行走在鄉(xiāng)間小路上,張愛玲寫道:“他在那蜿蜒的小路上搖搖擺擺走著,仿佛應當由小縷的音樂像蝴蝶似的在他的裙幅間繚繞不絕?!鼻閼B(tài)逼肖,憨拙可愛。這種素樸,展現(xiàn)的是一種“大俗”之美,江南鄉(xiāng)村,大約就是如此了。
止庵先生在接受《南方都市報》采訪時說:“張愛玲過去的作品很少寫到底層人,但《異鄉(xiāng)記》里寫到火車上的士兵、農民、逃難的人和開小店的人等等,能看出張愛玲對底層普通人的同情?!逼鋵?,這,倒未必是張愛玲主觀意愿,只能說是作品的“客觀”表現(xiàn)而已。
宋以朗《關于<異鄉(xiāng)記>》的前言,發(fā)出疑問說:“究竟它是‘巔峰之作’,抑或‘屢見敗筆’?”我覺得,至少在文筆、意境上,確是張愛玲的“巔峰之作”。真是美極了。 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上一篇:004少年奇才
下一篇:做一個書香女人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