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

賦予這片奇山異水以靈魂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24:17 來源:durdah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我比羅曉晴大十二歲,以前我與他父親是一個單位工作的同事,可以說我是看著他長大的。他為人敦厚忠實,辦事很講誠信,處事追求圓滿,這一點我是十分贊賞的。他從小耳濡目染于一個書香之家,受其父親的影響,養(yǎng)成了勤奮好學的優(yōu)良品德,加上他善于思考、樂于創(chuàng)新,在他大學尚未畢業(yè)之時,中國經(jīng)濟出版社就出版了他的企業(yè)市場類經(jīng)濟專著《快速出擊》,引起校園內外的一片叫好聲。他是一個典型的創(chuàng)造型人才,能學以致用、用以創(chuàng)新,他不好張揚,樂于默默耕耘,在相隔一段時間后與他重聚,總能給人以新的感受和新的收獲。譬如說:他的影視劇本《班超》已經(jīng)寫完,他的詩歌作品已經(jīng)結集。他真不愧為一個有心人,在別人感嘆驚奇這片神奇的山水之余,只覺得長期相守給人以審美疲勞,他卻以哲學的眼光去欣賞、以思想的深度去賦予這片山水每一個景點以靈魂。他的詩集《大峰林交響樂》就是一景一詩,無疑是他飽含深情對這片神奇山水的歌唱。細讀每一首詩,使我更堅定了對詩歌的定位:詩歌是一種離靈魂很近離塵俗很遠的文字,是一種發(fā)自靈魂深處的頌歌。
任何一種語言文字,相對于本民族文化來說,它應該起到一種師承和傳接的作用,這樣才能顯示出這種語言文字的價值和意義。曉晴的詩歌語言,可以說是傳統(tǒng)的,也可以說是現(xiàn)代的,它的意義正是屬于師承和傳接的作用。因此,曉晴的詩歌有其語言文字本身的價值。如《大峰林交響樂》一詩:“千百座巖峰壁立著傾斜著聚集著張揚著/雄奇的峰巒如浪般排撻而來/包圍你俘虜你瓦解你融化你/令你驚心動魄令你靈魂出竅/令你頂禮膜拜令你歸心低首”。這語言是傳統(tǒng)易懂的,但在運用上卻是現(xiàn)代創(chuàng)新的。這樣的運用,能更好地更形象地急促地表達出一種初見這片大峰林的情感形態(tài),有一氣呵成,情感接連起伏的表達效果。又如《葉落無聲》:“疏雨滴梧桐/天氣/漸漸地秋了/一只紅蜻蜓/在古詩悠揚的韻尾里/訴說/對夏天的回憶”?!皾u漸地秋了”一句中的“秋”字,名詞動化的運用,使得詩歌語意一下得以擴展延伸了,這也是一種傳統(tǒng)語言在運用上的創(chuàng)新,凸現(xiàn)其語言本身的價值。這種傳統(tǒng)語言創(chuàng)新性的使用,在詩集中的許多地方都有體現(xiàn),我就不一一詳說了。
《大峰林交響樂》詩集表現(xiàn)出來的另一個特點,就是它的哲學思想性。古今中外,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文學作品,無論它的文學藝術性有多深的內涵,如果沒有較好的哲學思想性內涵,那么它同樣是淺薄的、短命的、沒有靈魂的。也就是說:沒有較好的思想性相融合的文學形式,根本就談不上是好的文學作品,好的文學藝術形式必定是藝術性、思想性較好地融合在一起的。曉晴的詩歌作品就是這樣的一種語言文學形式,藝術性與思想性兼具。如《古戰(zhàn)場》就是如此:“一切都沉寂了/悲壯的古戰(zhàn)場/握劍的手/和被劊穿的胸膛/都已化作泥土/而劍/仍留在地下/與時間廝殺/歷史/從此血流不止”。這首詩有其深刻的哲學思想性,與其藝術性天衣無縫的結合,其藝術感染力極強。在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,我端坐于陽臺思考著該詩的意涵,感覺到它是那樣具有穿透力,穿透了泥土、時間乃至歷史,簡潔的語言也極具魅力。又如《古化石》:“我總樂意/把一些過去的東西/帶到今天和明天/有我在/宇宙不會失憶”。簡短幾句極具思辨性與哲理性。從幾句詩的語言中,我們不但可以探討詩歌藝術本身的魅力,也可以窺竊到詩人的文化素養(yǎng)和愛好。曉晴是愛好文學的,但他學習生活中絕不只是看文學作品,他對哲學的、歷史的、思想類的社會各方面著作,絕對都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。否則,他的詩歌語言的表達,就不會這么具有哲理性、思想性,對歷史也不會這么具有穿透力。
現(xiàn)代旅游文學作品往往是極難寫好的,這是文學界公認的。一是自古以來,中國的經(jīng)典文學著作,都是與旅游相關的,現(xiàn)代文學拓展的空間與創(chuàng)新的空間都有限;二是中國封建意識太濃,旅游文學的現(xiàn)實、歷史、幻想的空間極難突破,因此中國難惟產(chǎn)生《百年孤獨》、《漂流記》這樣的經(jīng)典作品;三是旅游文學作品“情”與“景”的交融難以很好解決,許多旅游文學作品,要么假、大、空,生拉硬扯到一塊,要么因現(xiàn)實時空難以突破。而曉晴的《大峰林交響樂》一書中的作品,都是一景一點的詠吟之作,但他卻較好地解決了“情”與“景”的交融這個難題,使其詩歌作品給人以真情實感的印象,毫無生拉硬扯的感覺。如《金鞭巖》一詩,詩人的想象與情感的表達,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,其愛國情懷的表露真摯感人。詩人站在金鞭巖下,聽關于金鞭的傳說,便浮想聯(lián)翩:“一鞭將喜馬拉雅山趕到塔克拉瑪干/把八百里瀚海全都埋葬到冰山下面/好讓祖國的大西北從此綠樹成蔭/到處流水潺潺. 風吹草低見牛羊/一鞭將念青唐古拉山趕到臺灣海峽/把臺澎金馬與祖國大陸連成一片/好讓這串東海捧出的珍珠/綴成和諧中國最美麗的項鏈/一鞭將岡底斯山趕到曾暗沙/把它打造成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/好讓那些對南中國海垂涎已久的人們/高山仰止. 拔錨返航”。這樣的詩句表達其愛國情感,既大氣磅礴又痛快淋漓,既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也突破了地理方位的限制,更超出了傳說的想象空間。讓人感覺到:詩句情景交融,情感的表達真摯感人。
通讀整部詩集,你就會感覺到:賦予這片奇山異水的每一個景點以靈魂,是《大峰林交響樂》一書中每首詩作的共性。因此,我以此為題作序,應是合乎此詩此景此情的,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?
行文將止,我預祝曉晴文學創(chuàng)作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 !
是為序。

.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